給薪水族、創業人、只要是想賺錢的你~商機只給看的懂得人






 

蟋蟀含蛋白質成寵物營養品‧養蟋蟀月賺5000

蟋蟀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蜥蜴、變色龍、觀賞魚和鳥類等寵物的“營養食物”,致使它的“身價”暴漲,不但廣受寵物界的歡迎,還帶動了養殖蟋蟀的冷門行業,讓業者大賺一筆。
踏入蟋蟀養殖業已有兩年多,一公斤剛成型的蟋蟀售價最高20令吉,一個月如果可賣出多達500公斤的蟋蟀,在扣除5000令吉飼料成本後,至少每月淨賺5000令吉,獲得100%的高回酬。加入這個冷門行業,賺取額外的收入。
“飼養蟋蟀的本錢低廉,每月飼料費只要5000令吉,一般在飼養約55天後就可以拿到市場售賣。剛成型的蟋蟀1公斤售價介於16至20令吉之間,1公斤蟋蟀有1200隻。”
蟋蟀循環繁殖,若以一個養殖箱有1萬2000隻蟋蟀來計算,則是10公斤,一旦養殖成功,他一週至少能出10箱共100公斤的蟋蟀,一個月就達400公斤,在扣除飼料費後,月賺五千令吉絕不是問題。
“如果把蟋蟀直接批給零售商售賣,售價就更貴了,25隻蟋蟀賣1令吉,1200隻蟋蟀(1公斤)就50令吉了。單從這些數據來看,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盈利。”
蟋蟀從蛋裡孵出來至完全成型的過程約需75天,不過卻不能等至75天才出售,否則蟋蟀的身體就會變硬,鳥也不會喜歡吃。因此,在蟋蟀50天大時,是最佳出售的黃金時機。
一隻母蟋蟀可以多次產卵,每次約可產100顆以上,這些卵需經10至14天孵化。
“蟋蟀非常怕熱但也不能太冷,溫度必須保持在攝氏28度。我常常都得留意養殖蟋蟀箱子的溫度,一點也不能馬虎,且還要讓整個養殖場保持通風。如果天氣太冷,它們也會死亡。”
蟋蟀的天敵是螞蟻和蜘蛛,因此養殖箱的4個腳放置盛滿水或油的塑膠瓶,不讓螞蟻爬上去
“完成防禦工作後,我就要在養殖箱內放上以報紙製作而成的紙球,一個養殖箱需要3至4個紙球。”
5週後即35天後,小蟋蟀的身體會變成黃色,等到20天,它們的身體便會呈黃帶黑,這時就要趁它們要長出翅膀前,趕緊把它們賣出去。
“一旦過了55天,蟋蟀的翅膀都長出來且變硬時,收購商就不喜歡了,價錢也會賣的不好。”
蟋蟀的幼蟲經過8次脫殼,也就是大約2個月後,會蛻化為成蟲,這時候就要分開飼養,避免它們互相打鬥喪命。
養殖蟋蟀的首個步驟就是先準備一個沙盆讓蟋蟀產卵,當雌蟋蟀產完卵後,大約等兩週讓小蟋蟀破卵而出,就可以開始餵小蟋蟀吃東西了。小蟋蟀一天吃四餐,食物包括木薯葉、茅草和水,不過真正的主食卻是“雞粉”。
蟋蟀不能在太热或太冷的环境下生存,在这方面马来西亚可说占了优势,气候稳定,温湿度容易掌控,全年都可大量生产繁殖,这就是可以提供出口海外全年不断货的最有利条件。欢迎养殖业者加入






开放让国外人参观.....



相信你如果有到过秦国,你一定见过及吃过蟋蟀......


蟋蟀养殖业在马来西亚是传统养殖业,但是很少人知道如何养....


由于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规模人工繁殖蟋蟀,开始有人去注意到是否这门生意有的作.....


由其是出口到中国,是蟋蟀胃养小龙鱼成长过程中不可缺乏的高蛋白活饵,造成了蟋蟀市场需求量供不应求,更何况黄粉虫大麦虫也要出口到海外,所以养殖蟋蟀黄粉虫大麦虫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在中国人工孵化鸣虫最早可以追述到明朝,明刘侗的<<促织志>>中记载:"促织感秋而生,其音商,其性胜.秋尽则尽.今都人多种 之,留其鸣深冬.其法:土于盆养之,虫生子土中.入冬,以其土置暖炕,日水洒,绵覆之.伏五六日,土蠕动;又伏七八日,子出.白如蛆状.置子蔬菜叶,仍洒 覆之,足翅成,渐以黑,匝月则鸣,鸣细于秋,入春反僵也."这说明在明朝已有用温室暖炕人工孵化鸣虫的事情了.明末清初人工孵化鸣虫又发展了,至清朝达到 了一个高潮期,清宫里有专人负责人工孵化鸣虫,他们被称为:把式.专门人工孵化三大鸣虫:蝈蝈,油葫芦,蛐蛐,供宫廷皇室赏玩.到了清末民初时,人工孵化 鸣虫已经有了广泛的民间市场,在京津地区有了许多人工孵化鸣虫的世家,专以出卖人工孵化的鸣虫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他们被称为:罐家.他们各自都有着密不 外传的人工孵虫的看家本领.从清末到本世纪90年代,京津地区育虫的罐家更是层出不穷,据首都鸣虫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伯光在2007年8月4日的交流会 说:仅天津的鸣虫份房,就有二千多个,中国的鸣虫市场鸣虫的来源主要是天津,每一个份房至少也要出几千条虫,那么每年在全国花鸟市场销售的鸣虫就是几千万 条!正是由于有这样多的孵虫罐家和广泛的民间市场,促进了人工孵化鸣虫的技术不断发展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是首都鸣虫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伯光.


人工孵化蟋蟀起源于清朝初期由宫内太监首先发明,在京津地区流传至今,孵化出来的蟋蟀是作为鸣虫用的.而作为斗虫用的蟋蟀---竟斗白虫,则是在十年前由 上海的一些玩家发起,对所孵化的白虫斗蟋牙齿,头项,六爪,身型提出要求,由天津的孵虫专家们共同研发出来的.现今人工孵化的白虫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许 多竟斗指标已接近野生的秋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孵化的白虫竟斗能力能达到或超过野生的秋虫.

经过近一个月的写作,今天终于把此篇:简易孵化白虫的土方法.写完了,请大家参考,指正!谢谢!

白虫---即人工孵化的蟋蟀的简称.它现在越来越受到广大蟋蟀爱好者的喜欢.个人获得白虫的路径有三条:一是购买,二是朋友赠送,三是自己孵化.那么在自 己家里孵化白虫难吗?不难!小批量孵化白虫只要掌握方法是完全可能的.而且通过自己孵化白虫能对蟋蟀的各个生长环节都有一个具体地了解,对提高玩虫的认知 是有利的.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把我孵化白虫的简易方法作一阐述,方法很土,也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还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再做改进,以求做得更好. 各地区也可以因地制宜,做一些变化,如北方有冬暖设备,就可以利用它来给蟋蟀加温,保暖,从而省去了专门购置加温设备的费用,同时也可以简化加温保暖的方 法和工作量.我这种孵白虫的方法占地面积小,在大多数人的家中都能进行.只要选择一处风不能直接吹着,但空气能缓慢自由交换且能放一只泡沫箱的地方即可.



一、选种配对
人工繁殖蟋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体大、善斗的上品蟋蟀,所以挑选留种的雌、雄蟋蟀很重要。
挑选雄虫的要求应该都是将军虫,一般避免用斗败的蟋蟀留种。
选 择雌性三尾应体大,产的卵也大,以后孵出的幼体个头也大。三尾在早秋季节就要收养,此时三尾刚刚羽化,在野外交配次数不多,有些还是原雌。如果在中晚秋捕 捉,三尾在野外已交配多次,大腹便便,腹内的种气已经混杂,不能达到培育良种的要求。早秋捕得型大的三尾,也要精选出头大、脸长、斗丝贯顶、项宽、体型丰 厚、翅长、六爪白净、肉身细洁、色不浑的,以供育种之用。
留好了理想的雌雄良种,配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配对的雌雄蟋蟀最好选用同色虫。如头 色、斗丝的颜色及虫体颜色等要相同或相似,这样孵化出来的后代颜色比较纯,便于精选定色。②配种的雄蟋蟀一定要养到可以出斗前后,最好在秋分节后进行正式 配种,此时的蟋蟀是健壮时期。配种后所产的卵得到的后代也最强壮,种也纯。③雌雄蟋蟀配种(结铃)最好3~5次,这样可以确保产出的卵完全受精。
二、产卵保存
结 铃后的三尾,一定要找个地方产卵。因此结铃前必须先准备好产卵的工具。取一只30厘米左右的瓦盆,洗净后在日光下曝晒消毒;取黄砂适量洗净,在炉上炒干消 毒;取园土适量,搅碎晒干;砂、土按1: 5加水适量拌和,以下见干土为宜,不能过湿。铺入瓦盆约7~8厘米厚。将要产卵的三尾养人,它便会在土中产卵。也可用吸水性好的卫生纸或餐巾纸卷成直径似 二硬币一样粗的纸条,围成盆的四周滴水使纸湿透。这样三尾也会在纸卷内产卵。一头雌蟋雌一生中产卵约200粒, 孵出的若虫中雄性的约占三分之一,其余都是雌性。而若虫要养到四龄以上才能辨出雌雄,这给人工孵化饲养蟋蟀加大了工作量。把三尾产出的卵轻轻取出,用放大 镜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卵的形状略有不同。一种卵的形状两头比较尖,而且数量不多;另一种卵两头比较圆,比前一种卵略短略粗,数量远比两头略尖的卵为多。实 践证明两头尖的卵多数是雄虫,而两头略尖的短、略粗的卵是雌虫。在孵育前将卵从土中挑出,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不管是选雌性卵还是雄性卵,一定要选卵粒饱 满,色泽匀均,卵粒大,长约在2毫米以上,在自然环境中,一般在5 月中下旬或6月初,若虫便破壳而出。但是人工收集的虫卵放置在室内,比室外温度要高,所以卵的孵化时间要比室外略有提前。如果不想使卵过早孵化,可以将盛 卵的容器搬到室外,放置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使卵和自然环境温度保持一致,若虫出土的时间就不会提前了。但是要注意,有卵的土质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不能让土 太干,否则卵易死亡。当然土也不能过湿,以湿而不渗水为佳。
三、孵化饲养
孵化前,将卵按要求挑选出,放置在容器内。容器底部应有泥土。虫 卵放入后,再用一层薄土覆盖(土必须碾碎晒干,然后洒少许水)。隔3~5日,应该用水稍稍浇洒一次,使泥土保持一定湿度,可保证虫卵的顺利孵化。浇洒的水 应该用清洁的河水或雨水。如果用自来水,必须放置多日再用。
1、孵化温度
蟋蟀的卵在温度25℃~30℃时开始发育孵化。越冬卵到四五月 份,温度便达到25℃~30℃。从卵孵化为若虫,一般约需20~25天。在保持一定湿度的前提下,只要给予适合孵化的相应温度,若虫便破卵而出。所以在人 工繁殖时,只要创造虫卵孵化的条件,虫卵几乎在任何季节孵化。
2、养殖场地
若虫孵出后,应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对若虫的生长发育很重 要。所以在若虫孵化出壳前数日,就要选择一个理想的人工养殖场,并着手做准备工作。养殖场的土质一定要好,其一是土质疏松肥沃;其二是没有被有害物质污染 过。养殖场地要高爽,排水性好,不易积水,养殖场的四周环境要好,没有化工厂,特别是没有排放废气和含有害物质污水的工厂。选择好场地后,最好翻地一二 次,达到松土除害虫的目的。然后添一些有机肥料和青饲料,使土质肥沃且富含腐植质。然后种上一些不含异味的瓜、豆、麻类的植物,使阳光不能直接射在养殖场 的地面上(这里要注意养殖场决不能选择太阳晒不到的蔽荫处)。在这样生长发育的理想场所。如果在场地再放进一些房顶用的陈旧小瓦片、砖块,这样若虫有了更 多的藏身栖息之地。一方面更进一步提供了蟋蟀生活的良好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放养的密度。
3、若虫饲养
若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定时投放 人工配制的饲料。人工饲料的加工是用当年的新籼米,不淘洗,磨碎,加入适量熟黄豆粉( 约是米粉的五分之一),再掺入一些富含钙磷的骨粉、血粉、肝粉、鱼粉等, 充分拌匀,放入容器保存,以后拌水煮熟投喂。也可捕捉蝗虫、蚱蜢之类的小昆虫杀死烘干,磨碎以后拌入蔬菜瓜果之类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的食物。豆类植物不 可生食,其他植物应该生喂,以保证植物的原有营养成份不受损失。
喂养应该采用定点的方法,便于每天清扫,但是要多放几个点, 喂食可以一天二次,早上和晚上各一次,其中以晚上一次最为重要。蟋蟀畏光,属夜行昆虫,一般白天大多躲藏在洞穴中,到了夜晚再出来活动觅食。在养殖时,发 现若虫很喜欢吃米虫、豆虫之类的小生物,可以经常投喂一些。
蟋蟀若虫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营养过于丰富虽然会使虫体发胖,但头项部位也会随蜕皮而 放大。所以若虫阶段可以不考虑控制食量。但是不控制食量并不是认为就可以大量投喂脂肪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的食物了。蟋蟀在若虫时期,体内会分泌出保幼激 素。保幼激素分泌的多少,直接决定若虫期的长短。
虽然蟋蟀的食性很杂,但是在野生环境里主要还是以素食为主,过多地投喂荤食,有可能会打乱蟋蟀若虫体内保幼激素的分泌,从而使蟋蟀的若虫期缩短,提早蜕化成虫。
四、室内人工繁殖
如 果没有理想的室外养殖场地,室内也可以人工繁育蟋蟀。在室内繁育蟋蟀,可用口径25~30厘米的瓦盆,内放培育土约5厘米厚。 培育土配制:选土质良好肥沃的园土,在阳光下晒干消毒,加入一半蚯蚓粪土,用冷开水或清河水拌匀到不见干土,但也不能太湿,土表覆盖5~6片薄的小瓦片, 可让若虫藏入其中,以防换食时受惊。瓦片最好用陈年的旧瓦片,并用开水煮沸数分钟。刚孵出的若虫,每盆约饲养20只,盆口蒙上纱布,再盖上厚纸盖,可防止 若虫逃跑。若虫长到约5毫米时, 每盆养若虫10只。若虫长到近10毫米时,要分开单独饲养,用口径10厘米的瓦盆,也要铺上培育土和小瓦片,直到羽化成成虫。喂食要比室外养殖场细心周 到,一二龄若虫可不用喂水,喂食以米粥加入其他营养品为主,经常投些青饲料。每日傍晚喂食,并清扫食床(放食物的地主)。每日注意吃食情况,如发现食量减 退,要找原因,设法改变食谱,喂食一定要多样化。三龄以上若虫可适量喂些水,方法是在2 分硬币上滴一滴清水。若虫大了可用水盂喂水。
室内繁育蟋 率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室内要通风,没有各种异味,如,油烟味、香烟味、蚊香味等。②不能让盆内的土太干,盆内盆外常喷水,特别是盆外更要多喷几次。③不 能用自来水和矿化水,最好用郊区清池塘水或清河水。有了室内繁育斗蟋的条件,只要将蟋蟀产的卵放在约30℃的环境下保持一定湿度,最多经过45~50天, 若虫便可破壳而出。当然卵离产出时间越长,孵化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只要培育适当,在寒冷的冬天也可聆听蟋蟀的鸣叫,观赏蟋蟀的打斗。蟋蟀 (xishua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 中国已知约150种,其中台湾省50种。(另此处数据有疑问:世界上已定名的约有1400种以上,我国已定名有30种以上。)若干种类为旱作物的害虫。蟋 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 跃;尾须较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 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 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 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表示反抗。

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 冬。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雄虫筑土穴与雌虫同居。喜栖息于荫凉、土质疏松、较湿的环境中。虫口过于密集时,常自相残 杀。花生大蟋在广西1年1代,若虫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为害花生幼苗。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 ,继续为害。11月中下旬,以若虫开始越冬。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 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大蟋破坏花生幼苗达10%~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常见的蟋蟀有:

中 华蟋蟀(Gryllus chi-nensis)。体长约2厘米,体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发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穴居性,常 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为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多于夜间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农业害虫。

大棺头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头扁,前端平,向前倾斜,雄性头向两侧明显突出;

油葫芦(Gryllus testaceus),身体暗黑色,有光泽,两复眼的内上方具有黄条纹,直达头后部。前翅淡褐色,也有光泽,后翅较发达,雌性的产卵器长达2厘米。夜间觅食,成虫、若虫均为害大豆、高粱、花生、瓜类、蔬菜等作物。全国各省多有分布。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

蟋 蟀是以善鸣好斗著称的。在蟋蟀家族中,雌雄蟋蟀并不是通过“自由恋爱”而成就“百年之好”的。哪只雄蟋蟀勇猛善斗,打败了其它同性,那它就获得了对雌蟋蟀 的占有权,所以在蟋蟀家族中“一夫多妻”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当然,从生物学进化论观点来分析,这也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有利于蟋蟀家庭子子孙孙健康昌 盛。此外,蟋蟀的鸣声也是颇有名堂的,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这是我的领地,你别侵入!同时 又招乎异性:“我在这儿,快来吧!”当有别的同性不识抬举贸然闯入时,那么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若“最后通碟”失效,那么一场为了抢占领土 和捍卫领士的凶杀恶战便开始了,两只蟋蟀甩开大牙,蹬腿鼓翼,战在一起,其激烈程度,决不亚于古代两国交战时最惨烈的肉搏。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

此虫一般在夏季的8月开始鸣叫,野外通常在20度时鸣叫得最欢,10月下旬气候转冷时即停止鸣叫。它每年发生1代,产卵在土中以卵越冬。

雄虫遇雌虫时,其鸣叫声可变为:“唧唧吱、唧唧吱”,交配时则发出带颤的“吱......”声。

雄虫好斗,当两只雄虫相遇时,先是竖翅鸣叫一番,以壮声威,然后即头对头,各自张开钳子似的大口互相对咬,也用足踢,常可进退滚打3~5个回合。然后,败者无声的逃逸,胜者则高竖双翅,傲然地大声长鸣,显得十分得意。

蟋蟀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据记载,中国家庭饲养蟋蟀始于唐代,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每 个宁静的夏夜,草丛中便会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听,蟋蟀们又在开演唱会了!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仔细观察,你会 发现蟋蟀在不停地震动双翅,难道它是在振翅欲飞吗?当然不是了,翅膀就是它的发声器官。回为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 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了。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震动翅膀,用动听的歌声,寻找佳偶。其 中歌王当属长颚蟋蟀。体长可达20毫米左右,触角长约35毫米,因两颗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长颚蟋蟀,俗称克斯。

除了善于歌唱,蟋蟀还十分好斗。斗架是雄蟋蟀之间的较量。蟋蟀相遇会用触角辨别对方,两雄相遇必然露出两颗大牙,一决高下。而一雄一雌相遇则是另一番情景。两只蟋蟀会柔情蜜意,互表仰慕之情。

古 时娱乐性的斗蟋蟀,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磁制的蛐蛐罐中进行。两雄相遇,一场激战就开始了。首先猛烈振翅鸣叫,一是给自己加油鼓劲,二是要灭灭对手的威风,然 后才呲牙咧嘴的开始决斗。头顶,脚踢,卷动着长长的触须,不停地旋转身体,寻找有利位置,勇敢扑杀。几个回合之后,弱者垂头丧气,败下阵去,胜者仰头挺 胸,趾高气昂,向主人邀功请赏。最善斗的当属蟋蟀科的墨蛉,民间百姓称为黑头将军。一只既能鸣又善斗的好蟋蟀,不但会成为斗蛐蛐者的荣耀,同样会成为蟋蟀 王国中的王者。但是,玩弄蟋蟀一定要注意不要玩物丧志